麻豆传媒

麻豆传媒
电子与信息技术系“宁扬青禾 青春助航”社会实践团队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来源:电子与信息技术系 作者:李兰香 审核:赵欣、郑瑞 编辑:陈敏 发布:2025-07-07 阅览:

6月29日至7月5日,电子与信息技术系“宁扬青禾,青春助航”社会实践团队前往扬州市仪征市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通过产业探访、乡情调研、基层服务等多元形式,青年麻豆传媒 们用脚步丈量乡村热土,以行动践行青春誓言。

红色精神:青年沐红辉,誓词砺本色

7月1日,在团队指导老师李兰香的带领下,实践团队走进中共仪征党组织诞生地旧址。这座依托民国义和泰钱庄的红色场馆里,十二圩盐工支部的革命往事在泛黄史料中苏醒,队员们指尖抚过展柜里的电报稿与老照片,仿佛听见当年盐工们抗击侵略的呐喊。 

在朱瑞云烈士塑像前,共青团员们高举右拳,重温入团誓词,铿锵誓言在馆内久久回荡。团旗与党旗交相辉映,青春身影与红色历史在此刻交融。展签上“1927年7月”与眼前“2025年7月”形成跨越时空的呼应——九十八年岁月流转,昔日盐工以锤头开辟光明,如今“青禾”青年在新时代传承红色基因,续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文化探源:青禾漫步文脉长,古韵新声共天光

茶田叠翠富乡野,杯盏流香引客来。在国家一级制茶技师陈苏生的带领下,实践团队走进扬州市大自然茶业有限公司,认真聆听他讲述绿杨春“形如翠剑、香似兰芷”的传奇。作为公司技术总监,谈及茶业的可持续发展之道时,陈苏生说:“我们企业牢牢抓住两条关键脉络,一条是利用设备加工,发展高效制茶产业;一条是保留传统手工生产,非遗制茶技艺不能丢。” 

“掌心浸润文脉里的茶理真味,指尖触摸原野里的芽叶新生”。携着企业习得的真知,实践团队移步“一花一世界,一叶现万千”的月塘镇郑营村茶田示范园,负责人轻拈一枚嫩芽置于掌心:“采单芽需提腕轻捻,一芽一叶则要用虎口巧掐。”成员们俯身效仿,在实操过程中,切实体会到茶叶采摘的精细与讲究。指尖轻触茶芽基部形似马蹄的断口,大家对茶叶采摘工艺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十二圩头千帆竞,盐都盛景天下闻。踏入全国首家也是目前唯一以“盐运”命名的江上盐都盐运文化展示馆,团队成员仿若被带入波澜壮阔的历史长河之中。馆内两层展厅陈列着600余件两淮地区珍贵文物,泛黄的电报稿、热闹的码头老照片都生动展现盐业发展对当地经济与文化的深远影响,让成员们深切感受盐文化历史底蕴。

参观结束后,一场别开生面的盐雕体验将文化探索推向新的维度。在工艺师傅指导下,团队成员纷纷化身“匠人”,将普通盐粒制成十二生肖等盐雕作品。静态文物展示与动态实践体验相结合,让成员们在历史与现实的交织中,触摸盐文化从生产到艺术创作的完整脉络,既直观理解了盐运历史,也为传统文化传承创新提供了鲜活范例。

运河文脉连古今,桨声灯影映新篇。7月1日傍晚,实践团队走进坐落于扬州三湾古运河畔的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开启沉浸式运河文化之旅。

馆内“大运河——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展厅中,漕运工具、陶瓷器皿与文献资料相得益彰,生动再现大运河自开凿到申遗的壮阔历程。成员们通过智能讲解,深刻体悟其贯通南北、繁荣经济的关键作用。“因运而生——大运河街肆印象”展厅以高度还原的场景,让成员仿若穿越时空,感受古代运河沿岸的市井烟火。世界知名运河与运河城市展厅则通过国际对比,凸显大运河在世界文明交流中的独特地位。博物馆融合文物陈列、数字互动、场景复原等多元展陈手段,让千年运河文化焕发时代光彩。

真州匠作冠南北,琴筝雅乐动乾坤。实践团队步履不停地走进扬州市刘集镇天韵琴有限公司,探寻古琴非遗文化。企业负责人讲述古琴从历史渊源到现代传承的发展脉络,让成员们对这一非遗瑰宝肃然起敬。

随后,一堂别开生面的琴课更是将体验推向高潮。古琴老师指尖轻拨,悠扬琴音流淌,深入浅出地讲解指法技巧与弹奏要领。成员们认真学习,在一勾一挑间感受古琴独特魅力。此次探访,团队以青春之力对话千年非遗,立志担当文化传承重任,让古琴之韵在新时代焕发新生。 

生态筑梦:宁扬青禾护翠微,碧水青山入画来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团来到枣林湾旅游度假村,开启一场跨越时空的生态之旅。园内微缩的世界景观与本土园林相映成趣,处处彰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智慧;熊猫馆以现代化生态设计,为“国宝”打造舒适家园,生动诠释生物多样性保护实践。队员们漫步于曲径通幽处,看繁花似锦、听流水潺潺,目光所及皆是绿意盎然,呼吸间尽是自然馈赠的清新。

于一方天地间邂逅全球生态之美,以青春笔触描摹生态筑梦的瑰丽画卷。此次探索,不仅是一场视觉与知识的盛宴,更在成员心中种下了生态守护的种子。未来,这群怀揣梦想的“青禾”,将以青春之名践行生态理念,让绿色梦想在神州大地生根发芽、蓬勃生长。

科技赋能:探访创新前沿,见证科技力量

在时代浪潮的冲击下,实践团队以青春视角解码科技赋能的多维图景,见证创新力量如何为传统产业注入澎湃动能。在月塘镇郑营村茶田示范园,现代农业科技勾勒出绿色生产蓝图:黑管滴灌技术精准调控,实现节水护源与茶叶品质稳定的双赢;走进生产车间,自动化机械臂高效替代人力,显著提升产能。而大自然茶叶有限公司创新探索“非遗+科技”模式,将传统制茶工艺与现代设备深度融合,既守护住茶叶的醇厚品质,又大幅提升生产效率,让茶香跨越山海、飘向四方 。

直播镜头前,实践团队成员许新月、吴军豪、蔡汤鹏化身“青春主播”,在捺山那水工厂搭建的直播间里热情推介,为地方特色产品插上“云翅膀”。大自然茶叶、天韵琴等企业同样借力电商东风,将茶香琴韵融入数字浪潮,跨越山海走向全国,让传统好物搭乘流量快车焕发时代光彩。

在电子与信息技术系党支部书记赵欣的带领下,实践团队来到专业对口企业上海纳铁福传动系统有限公司仪征分公司,近距离领略智能化传动系统等高新精密科技的魅力。精密仪器以“智慧大脑”驱动生产全流程,在微观世界里演绎科技赋能产业升级的磅礴力量。从传统生产到云端经济,从精密智造到文化传承,科技正以多元姿态赋能发展。未来,他们将继续以青春之力传递创新火种,为乡村振兴注入更多数智动能。

情暖民生:青禾漫溯社区里,孝意长融岁月中

山水林田,诗画白羊。实践团队来到具有“江苏省特色田园乡村”美誉的仪征市刘集镇白羊村。在乡村记忆馆,泛黄老物件与影像资料勾勒出村庄致富路、生态保护与人才振兴图景,成员们深切感悟乡村振兴的蓬勃生机。随后,团队化身鼓楼社区垃圾分类“宣传员”,以通俗语言和趣味互动传播环保政策,让绿色生活理念融入居民日常。在真州养老服务中心,成员们为老人送上水果,共做手指操、叠纸剪纸。当满载祝福的纸飞机腾空而起,年轻与苍老的手相握,欢声笑语驱散了忧愁,温馨暖意流淌心间。从乡村发展探寻,到社区政策宣讲,再到养老院的温情陪伴,团队以青春之力,在仪征这片土地上,奏响了服务社会、传递希望的动人乐章。 

从红色旧址的铮铮誓言到茶田盐馆的文脉传承,从运河之畔的历史对话到世博园的生态探索,“宁扬青禾,青春助航”实践团队踏在仪征热土,共同见证扬州市科技赋能产业升级,推动非遗与现代融合,在社区宣讲、乡村服务中践行志愿精神。未来,电子与信息技术系的青年学子将以科技为桨、文化为帆,在乡村振兴的赛道上奋力书写来自新时代江苏青年的青春答卷。